膠東在線3月7日訊(記者 孫晨彭 譚祺艦)雷鋒精神,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。3月4日,在“學習雷鋒紀念日”到來之際,膠東在線記者走上街頭,通過體驗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,感受“雷鋒精神”的內涵。
場景一:志愿者維持秩序,保證小學生安全
記者體驗:
地點:萊山區煙大附小學校門口
學校附近車流量大,學生數量多,上下學高峰期學生安全問題被高度關注。
上午11時許,記者祺艦來到保安室,詢問是否需幫忙維持放學秩序。起初,保安充滿疑惑,質疑記者的身份和目的,“你們到底是干嘛的?”待記者說明情況,征得校方同意后,記者順利完成任務,并收獲老師的大拇指、孩子們的一片鬼臉。
感受:教育無小事。面對突如其來的“雷鋒”,多問幾個為什么,對學生人身安全來說,怎么都不為過。
場景二:街頭問路,有熱心也有警惕心地點:商場步行街
上午,記者晨彭來到步行街,裝作剛到煙臺的外地人,向路邊一名女生問路!澳,我想去山東工商學院找個朋友,導航顯示就在附近,請問具體怎么走?”
女生想了一會,抬手指著一個方向,“在那邊”,接著詳細講解路線:“你順著路一直走,然后左轉,直走過一個紅綠燈以后,大約兩站公交的距離吧,就能看見一個在岔路口附近的大門!
記者佯裝聽不明白,假意邀請女生上車同行帶路。女生提高警惕,“不不,我還要等同學,我們約好了,她馬上就到”。
感受:面對陌生人問路,有雷鋒的熱心,也有點兒警惕心,還是極好的。
場景三:手機沒電,商家熱情伸援手
地點:商場飯館小賣部
出門在外,手機沒電,是很多人經常遇到的“尬事”。記者祺艦外出采訪途中,也遇到了。
迎面看到一家小賣部,記者上前求助時,老板娘一指吧臺,“插排在那兒,過去充就行”;第二家飯館的年輕服務員也毫不猶豫“行,進去充就行!”
經過一家名為“源和”的超市時,記者入店內向“雷鋒”求助。于姓老板豪爽說:“沒問題,帶的線沒?插頭在你身后,坐那兒充就行!庇诶习暹同情說:“現在出門在外離開手機真不行,一般也不帶現金,手機沒電了只能干著急,都能理解!
感受:煙臺人,各個都是“活雷鋒”。愛在煙臺,難以離開。
|